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669
2025年4月22日,振芯科技(300101.SZ)年度股东大会爆发激烈冲突,控股股东国腾电子集团对《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关于选聘2025-2029年度审计机构的议案》三项核心议案投下反对票,导致其以超过95%的反对率被否决。这场表决不仅是股东间的投票对抗,更是控股股东与董事会长达七年控制权争夺的集中爆发。
矛盾焦点一:董事会治理合法性争议
国腾电子集团董事长高虹指控董事会存在三大失职:
薪酬机制不合理:在2024年净利润同比暴跌44.91%的情况下,董事长谢俊薪酬逆势上涨10.6%至103.26万元,而同期研发投入仅增长5.35%;
关联交易监管缺位:董事莫然(原董事长莫晓宇之子)控制的成都国恒与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但监事会未履行监督职责;
信息披露违规: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关于“国腾电子集团内部矛盾长期存在”的表述被指误导市场,违反法院判决对集团治理能力的认定。
矛盾焦点二:审计机构选聘争议
被否的审计机构议案暴露出更深层信任危机:
程序合规性存疑:振芯科技拟一次性选聘四川华信为未来五年审计机构,违反《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要求的年度审议原则;
审计质量受质疑:四川华信自2007年起服务振芯科技,但2021年因风险评估缺陷被四川证监局出具警示函,且审计费用连续三年上涨但未披露定价依据。
矛盾焦点三:现场治理秩序失控
股东大会现场出现罕见混乱:中小股东质疑议程“只审不议”,部分股东因发言激烈被工作人员威胁驱逐。国腾电子集团虽持有29.21%股权,但高虹临时取消现场参会计划,通过网络投票完成表决,进一步激化双方不信任。
七年缠斗史:从股权争夺到治理结构撕裂
振芯科技的治理危机可追溯至2016年实控人何燕入狱事件,此后演变为控股股东内部“51%vs49%”的持久战:
阶段一:控制权真空与法律博弈(2016-2023)
何燕因挪用资金罪入狱期间,莫晓宇等四名股东通过掌控国腾电子集团印章证照,推动上市公司“去何燕化”,2018年提起解散集团诉讼;
2023年成都中院终审判决驳回解散请求,要求莫晓宇归还集团控制权,但执行过程中遭遇抵制,导致上市公司2023年报延迟披露。
阶段二:实控人回归与董事会反制(2024-2025)
2024年12月法院终审维持国腾电子集团存续,何燕凭借51%股权重获实控人身份,但董事会9名成员中4人属创始团队阵营,形成“法律控制权”与“经营控制权”割裂;
2025年1月国腾电子集团提出修订公司章程、扩大董事会席位的临时提案,但遭董事会以“提案模糊”“缺乏内部决议授权”为由否决,触发此次股东大会对抗。
阶段三:治理机制失灵与业绩恶化
决策机制瘫痪: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亏损3093.84万元,集成电路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6.58%,智慧城市业务萎缩29.75%,但董事会未提出有效扭亏方案;
资本运作受阻:自2018年起,公司再融资计划多次因治理争议中止,2024年资产负债率攀升至33%,流动比率降至2.47,偿债能力持续恶化。
4月24日金融一线消息,中国平安今日发布关于2024年年度股东会增加临时提案的公告。公告显示,为了满足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需求,优化资本结构,调整公司债务结构,降低财务融资成本,公司拟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债务融资,在境内一次或分多次发行本金不超(含)500亿元人民币债券融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资本补充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及其他监管机构许可发行的境内人民币债券融资工具。前述境内债券融资工具不包含可转换债券。
央行MLF净投放达到5000亿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作,加大了通过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的力度。
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发行今日启动。
4月24日,按照财政部有关安排,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第一期)启动发行,发行金额为1650亿元,发行期限为5年期。从4月25日开始计息,每年支付利息,本期国债将在4月29日起上市交易。
当日,央行开展21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天有2455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因此实现净回笼275亿元。不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并未妨碍资金偏松局面,整体流动性依然保持合理充裕。
此外,24日傍晚,央行还预告了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称将于25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当月,有1000亿元MLF到期,这意味着4月MLF实现净投放5000亿元。
市场专家认为,尽管国债发行会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市场资金,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有效维持了资金面的平稳。
MLF净投放注入中期流动性
在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发行的同时,据财政部近日发布的《关于公布2025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显示,20年期和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也于4月24日首发,发行金额分别为500亿元、710亿元。
根据当日出炉的首发结果,财政部20年、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中标利率分别为1.98%、1.88%,全场倍数分别为3.11、3.66,边际倍数分别为8.42、3.43。财政部5年期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加权中标利率1.45%,边际中标利率1.51%,全场倍数2.67,边际倍数1.97。
此次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的发行,旨在帮助国有大行优化资本结构,应对息差收窄、利润增速放缓等压力。
此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已相继公布资本补充定增预案,增资规模分别为1050亿、1650亿、1200亿、1300亿元,由财政部主导认购。
在市场看来,此举有助于增强国有大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从长远来看,对稳定市场流动性具有积极意义。
穆迪评级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诸蜀宁认为,注资对上述4家银行具有正面信用影响。国内低利率环境之下,因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银行盈利能力疲弱,而此轮注资将加强上述银行的资本实力。
随着今年特别国债发行启动,央行也加大了通过MLF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的力度。25日,6000亿元MLF将开启操作,由于当月有1000亿元MLF到期,这意味着4月央行MLF净投放达到5000亿元,为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作,而且加量幅度较3月的630亿元显著放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背后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4月启动今年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5000亿元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发行,加之未来一段时间地方政府债券还会保持较快发行节奏,都意味着债市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行高峰,需要央行通过适当的流动性安排,确保政府债券顺利发行。
二是,4月外部经贸环境骤然发生变化,宏观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上显著加力。其中,MLF大幅加量续作体现了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政策取向。
24日,国债期货集体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08%。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多数上行,幅度多在1BP(基点)左右。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平稳偏宽。
当天,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短端品种多数下行。隔夜品种下行1.6BP报1.61%;7天期上行4.6BP报1.69%;14天期下行0.5BP报1.767%;1个月期下行0.2BP报1.747%。从回购利率表现看,DR007(银存间7天期质押回购利率)加权平均利率上升6.91BP至1.7199%,上交所1天期国债逆回购利率(GC001)下行9.50BP报1.4800%。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考虑到MLF续作和政府债净偿还对流动性的补充作用,预计资金面将大概率保持平稳。
宽货币预期下资金面压力可控
在特别国债发行以及当前经济形势背景下,货币政策未来走向备受关注。
银河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此次特别国债发行将增强国有大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支持扩内需增量政策的落实。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需要与财政政策进一步协同,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全年发行计划落地,宽货币预期下资金面压力或整体可控。从发行节奏上看,5月份、8月份、9月份单月均有4只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6月份、7月份则是3只,4月份有2只。结合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的发行来看,预计5月份国债的供给规模较大,考虑到全年发行额度已确定,超长期特别国债均摊到每个月份的发行压力相对可控,预计货币配合财政的基调下资金压力长期来看整体可控。
王青认为,宏观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显著加力,接下来货币政策会强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通过流动性支持确保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可选的政策工具包括降准、加大MLF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力度,更大规模释放中长期流动性,也不排除央行恢复在二级市场国债买入操作的可能。
他认为,综合当前外部经贸环境变化,房地产市场及物价走势,二季度“择机降准降息”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月央行买断式逆回购也会处于较大规模净投放状态,且后期不排除降准较快落地的可能。”王青说。
知情人士透露,IzzyEnglander的MillenniumManagement支持的对冲基金KodaiCapitalManagement正向所有客户返还资本。
根据一份投资者文件显示,Kodai成立于2020年,由NevilleShah和JoonPark创立,总部位于芝加哥,主要专注于交易与“正经历创新驱动变革”行业相关的股票。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战,科技股今年遭受重创,截至周二,纳斯达克指数下跌约16%。
Kodai没有回复寻求评论的讯息。Millennium拒绝发表评论。
Kodai最初专门为Millennium经营一个管理帐户。据一份投资者文件显示,该公司去年向其他投资者公开其策略,并筹集额外资金。文件显示,截至2月1日,Kodai管理约6.9亿美元非Millennium的资本。
根据他们的领英个人资料,Shah和Park在创立Kodai之前都曾在KenGriffin的城堡投资任职。
4月24日金融一线消息,紫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41亿元,同比下降4.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2亿元,同比增长4.04%;不良贷款率1.24%,与上年末持平。
TPU色母和PA6色母的作用:开启优质校园文学之旅,感受青春成长的正能量表达的相关文章 学生遇司机礼让敬了个标准队礼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