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183
董事长之后,厦门银行又有兴业银行老将加盟。
今年1月24日,厦门银行发布公告称,因组织人事调整,原董事长姚志萍辞任;同时,选举洪枇杷为新任董事长,此前其职务是兴业银行福建管理部总裁。4月1日,洪枇杷厦门银行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已获监管核准。
银行人事最新获悉,兴业银行福建管理部副总裁张秋发将跟随前领导的步伐加入厦门银行,拟任副行长。
迎新
张秋发与洪枇杷的履历颇为相似,都在兴业银行工作多年,特别是深耕福建区域,两人都曾在兴业银行厦门分行、泉州分行任职。
据公开信息梳理,张秋发曾任兴业银行厦门分行零售事业部副总裁,当时的厦门分行行长就是洪枇杷。2017年10月张秋发任兴业银行泉州分行行长助理,2022年1月升任泉州分行副行长。
2022年5月,兴业银行将原福建业务总部改组为福建管理部,负责统筹协调兴业银行在福建省内9家一级分行的经营,由洪枇杷担任福建管理部总裁,张秋发任福建管理部副总裁。
年初洪枇杷加盟厦门银行后,银行人事曾报道过,兴业银行企金风险部资深业务总监洪文理接任福建管理部总裁。三个月后,张秋发也追随前领导重回厦门任职,拟任厦门银行副行长。
公开资料显示,厦门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大陆首家具有台资背景的城市商业银行,2020年10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登录A股资本市场,成为福建省首家上市城商行。官网介绍,厦门银行始终秉承“立足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面向城市居民、服务两岸台商”的市场定位,洪枇杷与张秋发两人丰富的区域金融市场经验,或许是受青睐的原因。
从股权结构来看,厦门银行第一大股东是厦门市财政局作为唯一出资人的市属国有金融控股集团——金圆集团,持股比例为19.18%;第二大股东是台湾第二大金融控股公司——富邦金控,持股比例为18.03%。
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厦门银行总资产4,078.28亿元,站稳4000亿新台阶,较上年末增长4.39%,其中,贷款及垫款总额2,054.5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02%;总负债3,754.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5%。
今年厦门银行高管还有过一次变动,2月19日,副行长李朝晖因个人原因辞任。
目前,厦门银行管理层成员包括:董事长洪枇杷、行长吴昕颢、副行长刘永斌、副行长庄海波、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郑承满、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谢彤华、行长助理兼首席风险官陈松、行长助理周迪祥。
挑战
洪枇杷与张秋发再度携手的厦门银行,正面临多重考验。
业绩方面,2024年,厦门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7.61亿元,同比增长2.82%;实现净利润27.05亿元,同比下降1.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94亿元,同比下降2.61%,净资产收益率为9.36%,同比下滑1.84个百分点。
Wind数据显示,这是厦门银行自2009年以来,归母净利润再次出现负增长。
对于去年“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厦门银行在业绩快报中没有说明。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的净息差已下探至1.1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去年上半年,由于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长,厦门银行归母净利润下滑超过两位数。2024年上半年,厦门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为4.64亿元,同比增长144.18%;同期归母净利润12.14亿元,同比下降15.03%。不过,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业绩有所回暖。
业绩承压的同时,踩雷“东方系”,让厦门银行超4亿贷款恐难收回。
4月10日,厦门银行发布诉讼事项公告,该行与厦门银祥油脂有限公司、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存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已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涉及借款本金4.19亿元。厦门银行要求银祥油脂偿还本息及实现债权的费用、行使抵押物优先受偿权,让银祥集团、东方集团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据了解,银祥油脂曾是厦门银行贷款的重要客户,2017年至2020年6月末,该行前十大制造业贷款客户中都有银祥油脂的身影。而银祥油脂所在的东方集团,已因连续四年虚增营收被证监会立案,涉及重大财务造假,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厦门银行表示,已对上述借款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预计本次诉讼事项不会对该行的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踩雷“东方系”外,厦门银行面对的诉讼案件仍比较多。截至2024年6月末,厦门银行作为原告未执结的诉讼标的本金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诉讼、仲裁案件共92件,涉案金额320,475.48万元;作为被告或第三人未执结的诉讼标的本金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诉讼、仲裁案件共4件,涉案金额104,099.90万元。
不过从总体来看,厦门银行资产质量稳定,去年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截至2024年末,厦门银行不良贷款率0.74%,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91.94%,风险抵补能力保持充足。
对于厦门银行而言,提高盈利能力、优化资产质量,将是其发展的关键。随着“兴业系”高管的加盟,厦门银行能否走出困局、实现突破,市场将持续关注。
先锋电子2024年年报呈现出一组矛盾的数据组合:营业收入微降0.56%至6.21亿元,而归母净利润却暴增247.40%至2647.42万元。这一现象的本质在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调节作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2161.88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7.88%,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弱化。具体而言,政府补助(546.54万元)和理财产品收益(104.97万元)等非持续性收益贡献了净利润增量的72%,这种“输血式”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更深层次的矛盾体现在经营质量恶化:
应收账款激增与营收背离: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同比增长20.59%,远超营收增速(-0.56%),反映出销售回款效率降低。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从1.85次降至1.67次,表明公司可能通过放宽信用政策维持市场份额,但此举加剧了现金流压力。
现金流与净利润脱钩: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下降53.26%至4688万元,与净利润增长形成“剪刀差”。第四季度单季净利润1666万元中,经营活动现金流仅贡献1545万元,显示盈利质量存疑。
费用刚性攀升:销售费用(+11.31%)、管理费用(+13.21%)和研发费用(+12.19%)增速均高于营收变动,导致期间费用率升至30.47%,侵蚀主营业务利润空间。
行业竞争倒逼下的战略失衡
先锋电子的财务表现折射出智能燃气表行业的深层变革:
1.产品结构被动调整
核心产品无线远传智能燃气表收入占比80.07%,但同比下滑2.43%,反映传统主力产品面临市场饱和。
工商用智能燃气表成为唯一增长点(+6.96%),但其11.23%的营收占比难以支撑整体增长。公司试图通过氢能计量、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突破,但研发转化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区域市场分化加剧
西南地区营收增长23%与华北地区下滑28.57%的对比,暴露了公司区域拓展的不均衡性。这种分化与地方燃气公司招标政策差异、竞争对手区域壁垒强化直接相关,凸显公司全国化布局的脆弱性。
3.资本运作的双刃剑效应
债务杠杆攀升:总债务/净资产比值从8.14%持续升至12.79%,短期债务占比100%,流动性压力凸显。尽管流动比率(2.76)和速动比率(2.41)仍高于行业均值,但现金比率从1.34降至1.1,预示短期偿债能力边际弱化。
股东结构变化:股东户数下降21.62%,户均持股市值增长27.98%,暗示筹码向机构集中,但市盈率(-297.87倍)和市销率(3.86倍)的畸高显示市场对其盈利可持续性存疑。
未来风险与破局路径
1.三重风险预警
流动性陷阱: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94天延长至216天,若叠加行业账期普遍延长,可能引发坏账计提激增(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已增加)。
技术替代风险:物联网表技术迭代加速,公司虽投入研发(45.36亿元,+12.19%),但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可能削弱创新效能。
政策红利消退:燃气表更换周期接近尾声,2024年营收微降已显疲态,后续增长需依赖新产品突破。
2.战略转型建议
现金流管控优先:建立客户信用动态评估体系,对高账期区域实行预付款制度;探索应收账款证券化工具,降低资金沉淀成本。
第二曲线培育:加速氢能计量产品商用化(当前处于研发阶段),利用“双碳”政策窗口期抢占工商业高端市场。
效率革命:推进智能制造车间落地,将数字化投入转化为成本优势(当前毛利率35.24%的行业高位需巩固)。
结语:先锋电子的净利润狂欢掩盖了主营业务动能衰退的实质。在行业从“政策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的关键期,公司需在现金流安全与技术突破之间找到平衡点。若不能在未来两年实现新产品放量,当前的高估值泡沫或将面临破裂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警惕非经常性损益退潮后的业绩变脸,重点关注工商用表增速能否持续以及氢能计量商业化进展。
小祖宗 睡芒,互动与娱乐的完美结合的相关文章 朱立伦:赖清德不要躲在卓荣泰后面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