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869
出品|搜狐财经
4月24日,国轩高科(002074.SZ)发布2024年财报,去年实现营收353.92亿元,同比增长11.98%;实现归母净利润12.07亿元,同比增长28.56%。
但去年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损益却为负数,具体数额为-5265.6万元。不过,这一数值在今年一季度回正。
4月25日,国轩高科相继披露2025年一季报,延续了去年的业绩增长势头,单季实现营收90.55亿元,同比增长20.6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45.55%;而少数股东损益为140.9万元。
国轩高科的主要产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和输配电设备。据SNEResearch数据,其2024年全球磷酸铁锂装机量位居第三,市占率6.18%;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73.8%,市占率3.2%,排名第八;储能电池去年出货量同比增长200%,市占率6%。
这也推动了国轩高科的营收规模达353.92亿元,创历史新高。但拆解其财报看,“增收又增利”之下,高达189亿的应收账款,也成为关键审计事项所在。
营收创新高,海外收入破百亿
深挖财报可以发现,动力电池是国轩高科的基本盘,储能系统则是第二增长曲线。
具体来看,动力电池业务去年实现营收256.48亿元,同比增加11.27%,营收占比为72.47%;储能业务营收78.32亿元,同比增加12.98%,占比22.13%。
分析其业绩驱动的背后因素,市场需求激增是其中一大关键因素,一方面是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全球风光配储需求激增,新型储能市场需求快速释放。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逼近1550GWh。
在此背景下,国轩高科“动力+储能”双增长。有机构分析称,三代电芯进入中高端市场,或是国轩高科动力电池重要增长点,已取得多家客户的多款车型定点,并实现量产装车。
年报显示,国轩高科的车企客户包括VinFast、Rivian、Ebusco、奇瑞、吉利、上汽通用五菱、零跑、长安、长城、江淮、三一等;储能客户包括PowerCo、NextEra、大和能源、华为、龙源电力、融合元储、三峡集团、华润电力等。
海外市场是头部新能源企业的重点布局所在,国轩高科也不例外,目前已在美洲、欧非、亚太初步形成布局,从其拓展方式来看,推行的是属地化生产策略,泰国工厂、越南基地、哥廷根工厂已投入运营。
过去一年,国轩高科海外业务表现强劲,海外收入110.05亿元,同比增长71.21%,销售额突破百亿大关,海外和中国大陆业务收入从二八格局变为至三七格局。国轩高科解释称,去年海外市场拓展及经营业绩取得明显成效,新增一批国际大牌客户重点项目定点。
而且,从利率水平看,海外地区去年毛利率为22.28%,而国内则为16.07%,出海成为提升国轩高科利润水平的核心所在。
应收账款189亿,成关键审计事项
但业绩增长迅猛的同时,国轩高科的应收账款也在同步增加。
截至2024年底,国轩高科应收账款高达189.43亿元,相比上一年增加41.75亿元。其中,一年内应收账款为141.9亿元,相比上一年增加19.5亿元。
应收账款的增高,其坏账计提比例也相应上升,2024年计提坏账准备24.89亿元,计提比例为13.14%,相比上一年的12.58%微增0.56%。
从其财报看,国轩高科去年有两大关键审计事项,除收入确认事项之外,另一项是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其解释称,账面价值较高,若不能按期收回或无法收回而发生坏账,对财务报表影响较为重大,所以将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为关键审计事项。
财报显示,去年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金额为7.13亿元,而应收账款为7.68亿元,坏账计提比例92.8%,国轩高科给出理由基本是“预计部分无法收回”或“预计无法收回”,客户一至客户八计提比例均在90%以上,有部分客户计提比例100%。
除客户之外,国轩高科的关联方也存在计提现象。大众汽车中国虽是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持股24.45%;但国轩高科的实控人却是李缜,李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国轩高科16.79%股权。
5年前,大众放弃部分股份表决权,表决权比例在12%或以下,始终比创始股东(国轩控股、李缜及其一致行动人李晨)低至少5%。其中,李晨为李缜之子。
国轩高科的关联方及关联交易,也基本是与这两方股东旗下企业,以及合营或联营企业产生,其中李缜控制的公司占绝大多数。据搜狐财经统计,52家其他关联方中,大众方为9家,李缜父子控制的超35家。
这些关联交易涉及电池模组配件、物业服务、会议招待、电池配件及劳务派遣、原材料、碳酸锂及电碳加工费、储能配件和电芯等。截至2024年末,国轩高科来自关联方的应收项目账面余额为21亿元,计提坏账准备为2.16亿元。
其中,应收款较高的关联方有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国轩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塔塔零部件国轩绿色能源应用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合肥国轩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和V-G高科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等,应收款金额均超过1亿元,对应的坏账准备金额也高。
穿透股权看,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V_G高科能源、塔塔零部件国轩绿色能源为国轩高科合营或联营企业,而上海国轩数字能源、合肥国轩循环科技为李缜实控的公司。
对于应收账款的增高,国轩高科在年报中指出,准备采取两方面应对策略:一是持续优化客户结构,集中资源着重开拓回款及时、资金实力雄厚的战略客户;二是创新金融和合作模式降低应收风险。
来源:野马财经
上市以来,牧原股份已募资1121亿元。
牧原股份似乎终于渡过了猪周期。
4月25日,牧原股份(002714.SZ)发布一季报,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360.61亿元,同比增加37.26%;实现净利润46.19亿元,同比增加287.87%,同比扭亏为盈。
就在前不久,牧原股份还公布了自己的赴港上市计划,预计完成A+H布局。
但在跨过猪周期、赴港上市的同时,wind显示,上市以来,牧原股份已募资1121亿元。同时,现金流压力依然不小。流动比率呈现负缺口,截至2024年末,牧原股份流动资产为613.19亿元,流动负债为854.75亿元。
扩张成巨头背后,
上市至今已募资千亿
牧原股份的成长,与猪周期可谓息息相关。
所谓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的是猪肉价格由于供需关系变化而呈现出的周期性波动。自2006年以来,我国经历了五轮猪周期,每次基本四年左右时间。
对牧原股份市场地位影响最大的,为第三轮(2014年4、5月-2018年4月)和第四轮(2018年4月-2022年4月)。这两轮猪周期后,牧原股份也从一个行业地方巨头成长为全国巨头,不过在迅速成长背后,是每年在资本市场上的大量募资,以及随之而来的的债务压力。
第三轮猪周期中,猪价在2016年5月达到本轮周期的高点20.8元/公斤。随后逐步回落,至2017年爆发非洲猪瘟,猪价整体触底降至14元/kg。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牧原股份以723.74万头出栏量仅占据1.05%的市场份额。财报显示,彼时的牧原股份固定资产余额106亿元,处于行业相对早期规模。
但这也是“抄底”的好时机,从这时起,牧原股份大量发布融资计划。
wind显示,2017年牧原股份7次发布融资计划,融资方式包括中期票据、定向增发、短期融资券,合计募资61.77亿元。同时增加短期借款10.6亿元。
2018年发布9次融资计划,合计募资69.76亿元。增加短期借款11.55亿元。2019年发布4次融资计划,合计募资66亿元。2020年发布7次融资计划,募资34亿元,短期借款新增122.76亿元。
四年时间,牧原股份的固定资产余额从2017年106亿元增至2020年的585.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6%。其中,近2020年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支出396.66亿元,主要用于集中建设猪舍、设备等。在建工程从14.98亿元涨至148.35亿元。
图源:wind
在这期间,猪价稳定回升,从2017年的14元/kg持续上涨,2020年达历史峰值38元/kg。
这一年也是牧原股份大收获的一年。年报显示,牧原股份2020年度营收562.77亿元,同比增长178.31%;净利润274.51亿元,同比增加348.97%。生猪销量达到1811.5万头,同比增长76.68%,在上市猪企中销量最高。同时市场占有率升至3.43%,位居行业第一。
但牧原股份的负债合计从2017年的113亿元增至2020年的565.22亿元。
与此同时,猪价迎来第二个下跌周期。2021年,猪价从38元/kg高位回落至28元/kg,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显现。
但牧原股份选择“豪赌”猪周期,继续扩张。这一年,牧原股份固定资产余额继续增至995.5亿元,同比增长约70.1%。负债合计突破千亿,达1086.62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61.3%。因此净利润同比下滑74.85%,为76.39亿元。
2022年猪价持续下行至18.9元/kg,2022年12月,牧原股份以定向增发的形式募资6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023年,猪价下跌至本轮猪周期谷底为15元/kg,全行业陷入亏损。牧原股份也不例外,2023年公司营收1108.6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19%,归母净利润-42.6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2.14%。这也是牧原股份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亏损背后,扩张带来的后果开始显现。2023年牧原股份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126.56亿元+利息费用32.39亿元,合计158.95亿元,刚性成本正吞噬现金流。同时负债总计达1213.68亿元。
2024年8月,牧原股份用短期融资券募资5亿元,其中51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4.49亿元用于偿还牧原股份及子公司的有息负债。
2025年至今,牧原股份两次通过中期票据的形式,合计募资10亿元。5亿元用于偿还有息债务,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wind显示,上市以来,牧原股份已募资1121亿元。其中,直接融资439.25亿元(包括股权再融资、发债融资、IPO融资等),间接融资(按增量负债计算)为682.18亿元。可以说,牧原股份的每一步成长,与资本市场上的成功募资,都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图源:wind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认为,牧原股份因产能扩张,每年产生的固定折旧和利息支出压力合计超过160亿元,这个数据对其盈利能力造成了极大压力。
“截至2024年6月30日,牧原股份的流动资产余额为624.66亿元,其中货币资产为203.6亿元,但其同期的流动负债余额高达915.05亿元,其中短期有息金融负债就达到了627.91亿元。综合参考其流动负债余额和盈利能力考虑,预计短期内其流动性压力可能难以得到有效化解,除非接下来出现新一轮猪肉大周期。”林先平进一步解释。
继续向海外扩张,
开启赴港上市计划
所幸的是,自2022年开始的第五轮猪周期,如今正处于微涨态势。牧原股份也在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1379.47亿元,同比增长24.43%;归母净利润为189.25亿元,同比增加554.07%。
但流动比率依然呈现负缺口,截至2024年末,流动资产为613.19亿元,流动负债为854.75亿元。
“看待行业周期,要用崭新的思维来看,不能一直坚持旧有认知,每一轮周期都有自身特性。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不能寄希望于通过周期上行来弥补自身经营能力问题导致的亏损。公司将持续通过管理和创新获得成本领先优势,未来的盈利水平需要建立在成本领先所能获得的行业超额利润上,而不是将希望放在未来猪价的涨跌上。”牧原股份表示。
对于2025年的行情,多家专业机构大多认为猪价预计全年呈现低利润特征,高度有限。
国泰君安期货预计,2025年供应同比增幅有限,需求整体平稳;
中信建投期货认为,2025年猪价预计回归养殖成本,全年呈现低利润特征,价格波动区间预计在13-15元/公斤;
华安期货预计,供应端7月份之前都处于产量恢复期,压制行情走势,而二次育肥趋于谨慎,对猪价的支撑减弱。集团厂2024年积累利润,抗风险能力较强,主动大幅去产能概率较小,未来一年,猪价预计高度有限。
面对国内高度有限的猪价,牧原股份将“扩张”的眼光放到海外。
2024年起,牧原股份与越南本土养殖公司BAF达成合作协议,为其提供养猪技术服务方案、硬件支持、人员培训等。
“当前,越南及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生猪养殖行业从业者对于非瘟防控、猪场改造、硬件升级、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等需求较为迫切,这也成为公司海外业务开展的切入点。”牧原股份表示。
走向海外的第一步,自然也是募资。
2025年4月,公告显示,牧原股份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
对此,牧原股份表示,公司拟在香港上市,是综合考虑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希望借助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丰富融资渠道和工具,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提升企业形象及国际知名度,招揽更多国际人才,加速海外团队建设,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
实控人已多年蝉联“河南首富”
实际上,牧原股份的创始人、实控人秦英林在少年时期就对养猪有一股“执念”,也经历过多次失败,但每次都是越挫越勇。因此敢于逆市扩张产能,是基于经验的“豪赌”,或许也是秦英林对困境的不服。
秦英林1965年出生于河南内乡农村,小时候家里穷,平时很难吃上猪肉。而1979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个靠养猪致富的万元户,养猪致富的种子便在14岁的秦英林心中埋下。上高中后,恰逢村里改革,秦英林便建议父亲养猪,秦父也很尊重儿子的意见,于是东拼西凑购买了20头猪仔,但由于缺乏防疫知识,没多久就病死了19头,亏得血本无归。
那时候秦英林就立志为养猪事业而拼搏,于是努力学习考大学,并在填报志愿时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河南农业大学的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毕业后秦英林被分配到南阳国营肉联厂工作,但他依然放不下养猪梦,于是在1992年下海,携妻子钱瑛回到家乡,买了22头猪仔,开启了自己的养猪事业。
但命运总在开玩笑,一场瘟疫再次让他的猪仔死了个精光。于是秦英林便买猪再养,直到1995年后终于解决猪瘟问题,并开启了大规模养殖。
2000年,秦英林成立了内乡县牧园养殖有限公司,正式将养猪进行公司化运营。牧原养殖于2009年12月28日股改,并在2014年挂牌上市。秦英林夫妇的养猪生意也越做越大。
2021年2月,牧原股份股价曾摸到90.06元/股,总市值逼近5000亿元,还一度杀入了A股前20强。而随着业绩波动,公司股价也出现下滑。截至4月25日收盘,牧原股份报40.03元/股,总市值2187亿元,较巅峰时期腰斩。
目前,秦英林直接持有牧原股份38.19%股份、钱瑛直接持有1.18%股份,另外两人通过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5.29%股权,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公司54.65%股权,为牧原股份实际控制人。
而夫妻二人凭借牧原股份,已经连续多年蝉联“河南首富”。根据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秦英林夫妇以130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全球第118名。
过去十年,两个半的猪周期,牧原股份从规模狂飙到理性收缩、再到技术驱动转型。你对牧原股份的“扩张”故事有何看法?
专题:2025保险科技峰会:梁涛等出席
4月25日金融一线消息,“2025保险科技峰会”今日在深圳正式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从互联网时代到AI时代,AI+保险的战略推进与应用创新”。水滴公司创始人、CEO沈鹏在主题论坛中,以“奇点已至”概括AI+保险的发展态势。他表示,在AI+保险的大环境下,过去互联网保险行业积累的海量静态与动态数据,为建设大模型、实现智能化发展奠定基础,这些积累将推动保险行业迎来爆发时刻。
对于AI保险时代的商业机会,沈鹏认为行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革。一方面,保险公司若能把握AI机遇,可提升自营能力;另一方面,保险平台能以用户为中心,利用AI洞察需求,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懂保险的用户倾向于选择运用AI的保险公司,而不太懂保险的客户则更需要平台以智能化方式提供服务,两种场景将长期并存。
沈鹏透露,水滴公司在2025年全面推进“AI+战略”,秉持allinAI理念,从内部到外部全面拥抱AI。公司内部通过引入AI工具,优化工具体系,提升运营效率,并将AI能力深度植入系统,助力保险公司客户。这一战略已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水滴公司净利润增长120%,2025年营收增长目标达20%。沈鹏表示,未来将持续打磨AI能力,通过降本增效,实现自身与保险公司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
新闻结尾 善良的嫂子4巴巴鱼汤饭惹人啦卡吗演员 - 综艺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的独特方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