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496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此次政治局会议并未涉及到调整预算、出台大规模增量刺激政策的表述,强调既定政策“加紧实施”、“用足用好”,符合预期。主因当前既定政策还有大幅空间未用,没有必要安排增量政策。
下半年预计仍有增量财政政策,中央对外部冲击已有充分估计,明确“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出台的时间节点我们预计在三季度中后期,一是彼时当前财政空间或已充分使用,二则往年也有参考经验。
消费领域,提出“两新”政策扩围提质,未提加量,结构上扩向服务消费或是政策重点。房地产领域,提出“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未涉及增量表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创、消费、外贸也是新看点,规模和效果仍待跟踪。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一、为什么没有调整预算,出台大规模增量刺激政策。
4月以来,美对我加征畸高关税,出口下行风险加大,市场期待增量对冲政策的出台,尤其是期待调整财政预算,增加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规模。
但此次政治局会议在宏观政策方面的部署是加快推动既定政策的落实,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并未安排新的财政弹药。
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合理的,主要是因为即便二季度经济运行压力加大,也应由既定政策前置来对冲和覆盖,今年一季度社融口径政府债券净融资3.87万亿,不足全年新增13.86万亿政府债券计划的28%,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在4月24日也才首次发行,既定政策还有大幅空间未用,没有必要安排增量政策,既定政策提速即可。
二、下半年会不会有增量财政政策,我们预计确定性较高。
政治局会议对外部冲击是有充分估计的,会议强调“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在底线思维之下,也会提前做好政策预案并适时推出,会议明确“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增量政策出台的时间节点我们预计在三季度中后期,一是彼时当前财政空间或已充分使用,二则往年也有参考经验,2022年8月下旬国常会提出使用5000亿专项债结存限额,2023年10月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增发1万亿国债。
三、其他看点:重视服务消费,优化地产收储,新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
消费领域,此次会议提出 “两新”政策扩围提质,并没有提加量,因此补贴消费力度规模暂时不变,但结构上将扩围,重点商品补贴之后,未来扩向服务消费或是政策重点。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房地产领域,此次会议提出“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并未涉及具体增量表述,房地产股指盘中回落。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会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此前央行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就提到研究创设上述相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政治局会议后预计二季度有望落地,可跟踪规模与实施效果。
多年来,疫情、供应链、能源和通胀问题主导了全球经济议程,但在今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春季会议上,一个新话题成为焦点:关税。
IMF在会议周伊始便定下基调,发布了最新经济预测,下调了对美国、英国及多个亚洲国家的增长预期。经济学家、央行官员和政策制定者们纷纷在公开讨论和私下会谈中试图研判——国际贸易紧张局势是否正在缓和,抑或并非如此。
本周接受采访的欧洲央行政策制定者普遍保持偏鸽派立场,暗示他们预计利率将继续下行,且欧元区通胀的上行风险有限。
然而,所有人都强调当前不确定性高企,需持续监测数据,并对增长前景面临的高风险保持警惕——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AndrewBailey)在接受采访时也呼应了这一观点。
欧央行官员认为抗通胀任务已接近完成,但需警惕潜在风险。
欧央行官员发出明确鸽派信号,暗示未来可能进一步降息。
这些官员警告称,若国际贸易摩擦继续激化,可能扰乱全球供应链并推高通胀。
出于对经济增长的担忧,IMF本周下调多国经济预期,政策制定者对前景持谨慎态度。
新闻结尾 现代英雄人物-探索无限可能,感受极致画质与流畅体验的完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