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704
利用患者求医心切,将自制“三无”药粉售往全国各地,非法获利百万余元。一纸所谓“民间秘方”牵出怎样的假药生意?
将田间野草晒干磨粉,加入从药店购买的消炎药、止疼片等西药磨成的粉末,混合包装后便销往全国各地。一个“三无野药”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追风活血散”。这是最近,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当地回访时,提到的一个真实案例。
近年来,制售假药犯罪案件频发,呈现跨区域、网络化新态势。怎么去整治这些或将危及人命的所谓“民间秘方”呢?来听总台记者的报道↓
甘肃白银的一位市民举报,他经熟人介绍在远在江苏徐州的“谢大夫”处,通过微信转账220元购买了一包药。几天后,他收到一份快递,里面包有100份小包装白色粉末。
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批准文号等信息,连成分都没有标注,收到药后,这位市民怀疑是假药,便带着药到公安机关报了案。
经过专业机构检测鉴定,药品中含有“吡罗昔康”成分,它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保健品、普通药品中添加的化学成分,开发含“吡罗昔康”的复方制剂,必须经过国家药监部门的审批。
根据相关法规,“民间秘方追风活血散”符合“以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情形,为假药。2023年4月,公安机关决定对该案立案侦查。侦查人员顺着快递信息发现,销售这些假药的谢某某,是安徽宿州某镇一名普通村民,没有执业医师证书,却售卖“野药”多年。
如何准确认定销售金额,是公安机关遇到的一大难题。为此,邀请白银区检察院提前介入。根据检察建议,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发现,谢某某共向766人售卖自制“民间秘方追风活血散”。经比对售卖记录与快递物流信息,两者互相对应、印证。根据谢某某的微信账单交易明细,谢某某累计收取上述766人的转账共100余万元。
据介绍,谢某某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其不仅自己售卖,还积极寻找下家二次销售,以提高销量,获取更高收益。结合购药人员证言,可以认定其具有销售假药的主观故意,案件证据足以证明其销售假药的事实。石楹倩说,案件存在犯罪产业链。
最终:法院以销售假药罪
·判处被告人谢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八个月,并处罚金202万元;
·追缴被告人谢某某违法所得100万余元;
·判处被告人谢某某承担损害赔偿金100万余元。
其他从谢某某处购进“追风活血散”并在当地销售的12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多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涉案金额达40余万元。
海南一家公立医院中医师程华尧对记者表示,一些菜市场、城乡集贸市场时有兜售各种“神奇”贵重中药材,其中许多系假药,如:
·用普通红花冒充“藏红花”
·用山羊角冒充“羚羊角”
·用各种香精粉末冒充“麝香”等
各种“养生保健会所”也时有兜售各种“神药”等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邓勇表示,整治“三无”药粉乱象,需要监管部门、社会和个人共同形成合力,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首先,监管部门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市面上的“三无”药粉,彻查来源和流向,严惩重处制售行为;
·其次,要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规范药品生产经营活动,从源头遏制假药流入市场;
·此外,要鼓励消费者通过12315平台等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三无”药粉问题线索。
邓勇教授还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民间秘方”,购药认准“国药准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
古村里的体育课,燃!(走进传统村落)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是唐蕃古道的重要站点。悠久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古老的乡土文化。在称多县,有13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3年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曾经,称多县的入学率不足四成;目前,该县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教育体系,建设各类学校54所,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1%、义务教育巩固率96.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5%。孩子们享受到了就近上学的便利,也得到了综合教育的全面培养,尤其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更是成为传统村落中的一抹亮色,为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增添了更多生机与活力。
一位体育老师的到来
今年是体育老师更求仁青来到清水河镇中心学校的第四年。更求仁青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大学毕业后放弃上海互联网公司的工作,返乡后成为清水河镇中心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更求仁青说,“是‘保学’政策让我读完大学,现在该我反哺家乡了。”
回到家乡,更求仁青觉得一切都陌生又熟悉。东西部协作资金相继落地,镇上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校在几年前建成了一片绿茵场,还盖了一座篮球馆。
由于清水河镇中心学校长时间没有体育老师,孩子们在体育课上都是“散养”,学校党委书记桑尕建议更求仁青调岗做体育老师,“他学过相关专业,又喜欢体育运动,是合适的人选。”
初执体育课教鞭,更求仁青也经历过迷茫。清水河镇海拔高、缺氧,如何科学训练?如何让“散养式”体育课走向规范?他一边自学,一边向东西部协作的老师请教,总结出体育课的要点:延长热身时间,增加柔韧训练。
不久后,学校的首个篮球社团成立了,更求仁青是这个社团的负责人。六年级的土丁成林是篮球社团的积极分子,个子不高却是学校的“当家后卫”。土丁成林说自己老家在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扎哈村,“以前村里有个土滩篮球场,牦牛常来抢地盘,我就绕着牦牛练过人。”如今的土丁成林打篮球也常与“牦牛”做伴,不过“牦牛”却是印在学校新建的露天篮球场的吉祥图案。“不久前,我们学校还新盖了一座篮球馆。不管刮风下雨,都不影响打球了。”
目前,篮球社团是一个由20多人组成的团队,男女生都有。社团成立以后,成员们每周都要集训两次,专业的训练模式让从前只会打半场的土丁成林“大开眼界”:“绕桩运球、折返跑、分组对抗……社团里的训练让我球技进步飞快。”
随着篮球社团的成立,清水河镇中心学校迎来了自己的篮球队伍。“玉树的校园篮球也是在近几年全面展开,州上、县上都有了自己的小学组篮球赛。”更求仁青介绍,2024年,校篮球队参加了称多县“格桑花杯”小学生篮球赛,获得了亚军。
一名足球女将的成长
“我也是后来才意识到,我的经历可能鼓舞了很多高原的女孩子们。”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毕业生才拉毛说道。这位来自玉树州称多县尕朵乡科玛村的藏族女孩,用足球在通天河畔书写了不凡的成长故事。
玉树足球氛围浓厚,每逢县级、州级赛事,总能在街头巷尾看到一群人凑在一块儿用手机看直播。七八年前,这里的足球运动还是男性的专属领域。
高二那年,才拉毛在男子足球队担任守门员时,因一脚开球展现出惊人脚力被教练发现,由此开启她的足球生涯。高三时玉树州组建女子足球队,她不仅代表学校参赛,更在足球夏令营斩获“女子组最佳球员”,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青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足球已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个传统牧区长大的女孩,人生诸多“第一次”都因足球而改变:首次乘高铁、首赴大城市参赛、首次踏入专业绿茵场。高原赋予她强健的心肺功能与持久耐力,专业训练更让她球技精进:“我开始钻研战术配合、传球时机与射门精度。”大学期间她活跃于省运会、大学联赛等赛事,多次荣膺“最佳射手”。
早在大学前,她就与伙伴组建“藏木兰”女子足球俱乐部。如今玉树州女足社团如雨后春笋,称多县女足赛事也渐成规模。“每次回乡都有女孩来取经,这让我看清了未来方向。”2023年毕业返乡后,她以“藏木兰”为基点,在全县乡镇中心校组建专业教练团队,构建覆盖各年龄段的青训体系。“体育改变命运的力量,正在于让更多女孩看见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才拉毛说。(人民日报记者乔栋)
新闻结尾
红色警戒之世界大战_探索极致音质,享受无与伦比的听觉盛宴!的相关文章
利用AI模仿演员声音卖减肥药侵权
美联储主席若遭解雇或致美国股市崩盘
在西双版纳感受美貌颜值暴击
日本大米暴涨有人去韩国带回40斤
辽宁女足3-0陕西女足
媒体人:广东宏远未来可能只会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