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83
北京4月25日电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博物馆首届“4·24”航天文化创意周活动近日正式开幕,活动将持续至4月26日,其间会陆续推出主题讲座、科普讲解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持续激发全民航天热情,推动航天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新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谢雁冰李晓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黄海华25日在记者会上称,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将以法典化立法方式对中国现有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机制和规则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集成升华。
黄海华介绍,生态环境法典统筹考虑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要素,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解决生态环境领域制约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突出问题。草案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生态环境领域的通用性制度规范,集成优化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规范,统领协调生态保护法律制度规范,对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作出原则性、引领性规定,完善生态环境领域法律责任制度等。
他表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既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也不是完全的新立新定,而是以法典化立法方式对中国现有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机制和规则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集成升华,并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增强中国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黄海华介绍,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目前采取了适度法典化的模式,对现行有效的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分情况处理:一是,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和有关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等全部纳入法典中,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行编订纂修。二是,将现行有关流域、区域、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生态系统方面和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规范,择其要旨要则纳入或者体现到法典之中,使法典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兼容性。三是,适当考虑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法治需求,填补法律空白,作出一些原则性、引领性规定,体现法典的时代性、前瞻性。(完)
新闻结尾
厨房里的激战2海外版|创新与文化融合如何推动市场发展?的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自己的博弈能力?
3 岁男童被生父女友虐待致死案 4 月 17 日开庭,一审择期宣判,判决结果可能如何?
少林寺游客称多名女子进男厕
为什么翁法罗斯已经出场的黄金裔几乎都有两个名字?
吃点意思意思吧 别寒了猫的心
《英雄联盟》测试服疑似渴血战斧将回归,如何评价它重做后的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