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476
文/瑞财经许淑敏
在4月3日的“上行要闻”板块,提及金煜作为上海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在党委会上进行专题述法。
金煜侃侃而谈,从四个方面回顾了2024年度法治建设的主要工作成效,也指出了上海银行当前在法治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距今不过二十天时间,金煜便辞去了上海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辞任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离职原因为,年龄问题。
金煜现年刚满六十岁,担任上海银行董事长一职已有十年时间。其曾在建设银行待过,并于2011年加入上海银行,历任行长、副董事长,2015年7月起任董事长。
近几年来,关于金煜超期任职的声音不少。根据监管要求,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有轮岗要求,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
金煜在职期间,推动上海银行上市、资产规模突破3万元,并在战略转型、数字化转型和区域深耕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近几年,上海银行面临着“掉队”的风险。作为头部城商行,上海银行资产规模一度仅次于“老大哥”北京银行。
随着江苏银行的追赶,上海银行当前资产规模已经低于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位于前三,而且营收规模、净利规模落后不少。
可以看到,2022年、2023年,上海银行营收增幅分别为-5.54%、-4.80%,净利增幅分别为1.08%、1.19%。营收连跌两年,净利仅为微涨。
直到2024年,上海银行才回归营收增长的轨道。期内,其实现营收529.86 亿元,同比增长4.7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5.60 亿元,同比增长4.50%。
但对比江苏银行,上海银行仍有一段需要追赶的距离。2024年,江苏银行营收规模808.15亿元,增幅8.78%,归母净利润规模318.43亿元,增幅10.76%。
甚至连后来者宁波银行,营收、净利也已经高于上海银行。2024年,宁波银行营收666.31亿元,归母净利润271.27亿元。截至2024年底,宁波银行资产规模3.13万亿元,还低于上海银行的3.23万亿元。
截至2024 年末,上海银行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09%,存款总额 1.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4.27%。贷款增幅低于存款增速,放贷业务有待提升。
这样的背景之下,上海银行一把手更换了。
接任上海银行董事长一职的是顾建忠。4月11日,上海市发布市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现任上海农商银行行长顾建忠拟任市管企业党委书记,并提名任董事长。
上海银行最新的干部会议上,宣布顾建忠担任上海银行党委书记。
顾建忠现年51岁,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加入上海银行,30岁便担任总行部门总经理,成为该行当时最年轻的部门总经理。
他有上海银行的一线工作经验,历任上海银行金融部副总经理兼营销经理部、港台业务部总经理,金融部总经理、授信审批中心总经理、营业部总经理等,也曾担任上海银行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等职,积累了人才管理和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
于2015年,顾建忠被调往上海国际集团,并于2018年出任上海农商行行长一职。担任上海农商行行长6年时间,其与董事长徐力共同推动上海农商行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并保持该行规模与效益双增。
时隔十年时间,顾建忠再度回归上海银行。
比起金煜,顾建忠更年轻、干劲更足,或能为上海银行带来更新的发展。
与顾建忠搭配的是行长施红敏,他也才升任一年多时间。2023年末,朱健辞去了上海银行副董事长、行长等职务,而副行长施红敏升任上海银行行长。于2023年,施红敏获取薪酬合计212.64万元。
施红敏现年57岁,也临近退休年龄,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曾在建设银行工作多年,也拥有消费金融公司的履职经验,并于2013年4月起担任上海银行首席财务官,再到2016年擢升上海银行副行长。
眼下,上海银行逐渐搭建起以顾建忠、施红敏为核心的管理层。
回顾此前,上海银行已有不少管理层离任。像是2024 年 10 月,贾锐军辞去上海银行监事会主席、监事职务,而周宁因组织工作调动,辞去上海银行总审计师职务,都是与监督、审计等相关的管理层离职。
紧接着,2024年11月,上海银行发布了关于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其表示,根据会计师事务所选聘相关规定,结合市场信息,基于审慎性原则,经履行招标程序并根据评标结果,拟聘任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 2024 年度外部审计机构。
而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为普华永道中天,距离其发布续聘公告才过了半年时间。2024年4月底,上海银行公告称,其拟就 2024 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半年度财务报告审阅、季度财务报告商定程序、年度内控审计及标书约定的其他服务等向普华永道中天支付审计费用合计为530万元,较上一年审计费用无变化。
不可忽略的是,上海银行还面临着合规经营方面的挑战。
今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上海银行因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代理销售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200万元。
4月24日,有消息称,今天起泸州老窖公司全国全品系停止订单接收,停止发货,至端午节前全国各公司(国窖、特曲、怀旧丶窖龄、大成浓香)全面清理价格、渠道,保证消费者体验感,保护渠道服务者利益。
同日,时代周报记者向泸州老窖(000568.sz)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复。而据酒业内参消息,泸州老窖回应称尚不清楚具体情况,仍需核实,但即便(停货)也属于常规操作,对股价不产生影响。
同时,记者询问多个酒商、批发商,均暂未知悉该消息。“停货会导致价格上涨,还有一方面,停货前经销商会大批订货”,从业多年的二批商林浩杰推测,应该是内部有消息,还没确定下来。
作为泸州老窖卡位千元价格带的核心单品,国窖1573价盘较稳。但进入白酒销售淡季,名酒价格略微下调。以国窖1573为例,今日酒价显示,自3月26日,该产品批价从870元/瓶下调至860元/瓶,至今维持该批价。
“目前名酒都是低利润,量大一点。”林浩杰称,各地区的批发价有小幅差异,而像国窖1573这种名酒,市场价(窜货价)或略微低点,但与批发价相比差价不大,都是明价。
值得注意的是,泸州老窖曾出台部分核心单品停货措施,但是全品类停货近年来还未曾有过。
2月19日,泸州大成浓香酒类销售有限公司发布通知称自当日起暂停接收泸州老窖老头曲500ml装产品的订单及发货。两天后,泸州老窖怀旧酒类营销有限公司也发布通知表示,自当日起暂停接收泸州老窖特曲60版系列产品的订单及发货。两款产品恢复时间待定。
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分析指出,此次泸州老窖全品类停货,说明泸州老窖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在品牌、利润、利税等方面寻找到平衡点。
“价格是价值的体现,渠道长期库存高企将使得核心单品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从而影响品牌美誉度、渠道忠诚度进而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如今,在未来存在不确定性的酒业环境下,通过铁腕‘全国全品类停货清理价格’,先保障渠道‘有利可图’,才能实现市场有序动销。”欧阳千里表示。
在3月2日举办的泸州老窖经销商大会上,泸州老窖高层指出,要深刻认识“无利润无渠道”,坚决实施厂商一体行动保障渠道利润,全面加强价格物流管控,提升渠道利润效益。
此次全国范围、全品系停单停货的消息传出,也被市场解读为泸州老窖用实际行动去保障渠道商利益。
(应受访者需求,文中林浩杰为化名)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热点栏目野村发布研报称,泡泡玛特(09992)2025年第一季业绩再次大幅超出预期,所有市场销售增长都加快,带动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65%至170%,增速比去年下半年143%更快,显著高于公司增长超过100%的指引。该行维持对其“买入”评级,目标价从163港元上调至204港元,并将2025至2027年销售额预测上调19%至22%,盈利预测上调22%至25%。
野村指出,泡泡玛特拥有健全的IP生态系统,随着产品种类扩张,将为销售高速增长带来可见性,除频繁推出新产品外,公司亦不断与知名第三方IP合作,成功扩大客群,全球化布局也令品牌知名度提升。
新闻结尾 激情综合五月开心婷婷|秘密交织的情感故事。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