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1
财联社4月27日讯(编辑冯轶)财联社为您带来每周港股新股资讯。
1)4月22日,德镁医药有限公司递表港交所主板,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德镁医药是一家专业聚焦皮肤健康的创新型医药企业。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在中国创新药企业中,公司产品覆盖的皮肤疾病适应症数量排名首位,2024年公司皮肤处方药产生的收入亦排名首位。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德镁医药收入分别约为3.84亿元、4.73亿元、6.18亿元人民币;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5517.1万元、470.3万元、约1.06亿元人民币。
2)4月22日,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据招股书,中伟股份,成立于2014年,作为一家以创新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生产和销售。截至目前,公司已向所有2024年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十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供货。
财务方面,于2022年、2023年、2024年,中伟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人民币303.44亿、342.73亿和402.23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5.39亿、21.00亿和17.88亿元。
3)4月23日,和辉光电(688538.SH)递表港交所主板,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和辉光电是全球领先的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据灼识咨询,以2022年到2024年累计销售量计,公司位居全球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第二名,中国第一名。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和辉光电收入分别约为41.91亿元、30.38亿元、49.58亿元人民币;同期,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分别约为16.02亿元、32.44亿元、25.18亿元人民币。
4)4月25日,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花旗。
根据招股书,瑞博生物目前有六款自研siRNA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涉及七种适应症,其中四款进入2期临床试验;另有超过20个临床前资产持续推进中。
财务方面,目前公司尚未从商业化产品中获得任何收入。2023年、2024年度净亏损分别为4.37亿元、2.82亿元。
5)4月25日,纳芯微(688052.SH)递表港交所主板,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及建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纳芯微是中国领先的模拟芯片提供商。该公司围绕汽车电子、泛能源及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提供丰富、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4年模拟芯片收入计,该公司在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位列中国厂商第五名。
财务方面,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纳芯微收入分别约为16.70亿元、13.11亿元、19.60亿元人民币;同期利润约为2.50亿元、-3.05亿元、-4.03亿元人民币。
6)4月25日,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信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
据招股书,广和通的模块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了广泛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汽车电子、智能家庭、消费电子、智能零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于2024年按来自持续经营的收入计,广和通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为15.4%。
财务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广和通的营业收入分别人民币52.03亿、56.52亿和69.71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3.65亿、5.65亿和6.77亿元。
7)4月25日,来自湖南长沙的红星冷链(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建银国际、农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于2024年按冷冻食品交易服务的交易总值计,红星冷链在中国中部地区所有冷冻食品交易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在湖南省排名第一。于2024年按收入计,红星冷链是中国中部地区和湖南省最大的冷冻仓储服务提供商。
财务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红星冷链的营业收入分别人民币2.37亿、2.02亿和2.34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0.79亿、0.75亿和0.83亿元。
8)4月25日,三只松鼠(300783.SZ)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据招股书,作为休闲零食品牌,三只松鼠的产品组合包括坚果、烘焙食品、零食组合、肉制品及干果。据灼识咨询数据,三只松鼠是中国最大的线上坚果零食企业。
财务方面,2022-2024,公司营收分别达72.93亿元、71.15亿元和106.22亿元,净利润逐年攀升,依次为1.29亿元、2.20亿元和4.08亿元。
再看聆讯,本周共有3家公司通过聆讯:
1)4月21日,钧达股份(002865.SZ)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华泰国际、招银国际、德意志银行为其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钧达股份是领先的专业光伏电池制造商。持续专注于高效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的出货量计,在专业制造商中,该公司的N型TOPCon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达至约24.7%,排名第一,该公司的光伏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达至约17.9%,排名第二。
财务方面,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钧达股份收入分别约为110.86亿元、186.11亿元、99.24亿元人民币;同期,年内净利润约为8.21亿元、8.16亿元、-5.91亿元人民币。
2)4月23日披露,绿茶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花旗和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据招股书,绿茶集团是中国内地知名的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灼识咨询报告,于2024年,在中国内地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绿茶集团按餐厅数目计排名第三,按收入计排名第四。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绿茶集团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23.75亿元、35.89亿元、38.38亿元了;同期利润分别约为0.17亿元、2.96亿元、3.50亿元。
3)4月23日,沪上阿姨(上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海通国际、东方融资(香港)。
据灼识咨询资料,截至2023年12月31日,沪上阿姨为中国第四大现制茶饮店网络,在下沉市场拥有庞大布局,并以加盟模式为核心驱动其快速扩张。至2024年底,公司门店进一步突破9176家,同比增长17.8%。其中,99.7%的门店为加盟店;GMV再升至107.36亿元,同比增长10.3%。
财务方面,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1.99亿元、33.48亿元、32.8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3.88亿元、3.29亿元。
此外,博雷顿(01333.HK)于2025年4月25日至4月30日招股:
据发行公告,博雷顿拟全球发售1300万股H股,中国香港发售股份130万股,国际发售股份1170万股,另有15%的超额配股权。每股发售价格18港元,每手200股,预期股份将于2025年5月7日开始在联交所买卖。
界面新闻记者|孙艺真
2024年投行、自营业绩承压的财通证券(601108.SH)将“关注外延发展、积极把握行业并购整合机会”写进了年报。
4月25日晚间,财通证券披露2024年年报及一季报。财报显示,财通证券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2.86亿元,同比下降3.55%,净利润23.40亿元,同比增长3.90%。2025年第一季度,财通证券营业收入为10.69亿元,同比下降2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亿元,同比下降36.52%。
除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业务外,财通证券其他业务条线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具体来看,去年财通证券财富管理业务实现收入18.46亿元,同比增长15.22%;证券自营业务实现收入5.8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4.95%;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入5.11亿元,同比下降33%;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收入17.19亿元,同比增长0.36%;证券信用业务实现收入5.27亿元,同比下降11.51%;境外证券业务实现收入0.52亿元,同比下降12.58%。
值得一提的是,财通证券董事长章启诚在年报致辞中谈及公司2025年发展规划时明确提到:“关注外延发展,在实现内生发展的同时积极把握行业并购整合机会,推动公司做强做优做大。”
界面新闻注意到,近期曾不断有投资者在相关互动平台上对财通证券合并事项进行询问。对此,财通证券曾回复投资者称:“2025年,公司经营方面仍将按照总体战略布局推进,立足稳健做好内生式发展,积极把握市场外延式发展机会。”
图片来源:投资者问答平台不过,仅从浙江省内的券商竞争格局来看,喊出“浙商浙企自己家的券商”口号的财通证券,在合并的步伐上,却稍慢于同样深耕江浙的浙商证券(601878.SH)。
在监管部门鼓励券商并购重组的政策背景下,券商抢抓合并重组机遇期,近期已有多起并购案例取得新进展。
有业内人士认为:“券商合并也讲先发优势,优质资产和时机都有稀缺性。未能占领合并先机的财通证券当务之急是物色合适的并购标的,中小券商被合并的可能性较大。”
目前,浙江省内一共有四家券商,分别是浙商证券、财通证券,以及两家小券商金通证券和甬兴证券。财通证券、浙商证券实控人分别为浙江财政厅和浙江国资委,两家总部均在杭州、2017年同年登陆沪市主板,近年来,随着证券行业竞争激烈,合并重组浪潮来袭,浙商证券与财通证券对“浙系”券商头把交椅的争夺日趋胶着。
2024年3月至今,浙商证券已通过多次收购将国都证券34.76%股权收入囊中,跃升为国都证券第一大股东。目前,浙商证券整合国都证券已进入加速期,今年2月,浙商证券原董秘张晖被任命为国都证券总经理。
至此,浙商证券并未停止寻求并购机遇的脚步。在年报中,浙商证券最新提到,“2025年是公司战略布局和资本运作的大年,公司将持续寻找新的并购机会,深度挖掘具备发展潜力、与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契合的标的企业,整合优质资源。”
事实上,早在1988年,浙江曾拥有一家以省份命名的本土券商——浙江省证券公司。2002年,北大方正集团受让浙江证券全体股东所持51%的股权后,该公司正式更名为方正证券;2020年,北大方正集团重整,中国平安通过控股子公司平安人寿设立新方正集团入主方正证券。
近年来,浙商证券总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已经反超财通证券。浙商证券收购国都证券后的首份年度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浙商证券总资产为1540.86亿元,财通证券期末资产总计为1445.55亿元。
2024年,浙商证券总营收规模达158.16亿元,超过财通证券。不过,从净利润来看,两家券商净利润均在20亿规模。浙商证券2024年归母净利润19.32亿元,财通证券净利润为23.40亿元。
从分支机构数量来看,浙商证券通过对国都证券的控股权收购,已将网点辐射范围扩至华北,102家营业部分布在19个省份;财通证券目前下辖133家营业部,其中浙江省共有103家,其余30家则分布在江苏、广东、山东等十个省份。
从业人数方面,根据中证协4月25日数据,浙商证券共有从业人员4273名,财通证券则为3914名。
除投资银行等业务领域实力相当外,两家券商业务长板各有优势。财通证券资管业务占优,去年收入17.19亿元,远高于浙商证券的5.30亿元。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财通证券资管资产管理规模超3000亿元,其中公募管理规模近130亿元,非货公募超过1100亿元,非货公募管理规模位列持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机构前三。经纪业务方面,浙商证券录得36.36亿元收入,优势显著。
每经记者宋钦章 每经编辑廖丹
截至4月26日,除了苏农银行外,其余9家A股上市农商行均已发布完整的2024年业绩报告。
在已公布财报的9家银行中,渝农商行与沪农商行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继续名列前茅。同时,从近年的趋势来看,这两名“冠亚军”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
常熟银行在A股上市农商行中格外引人注目,其净息差不仅领跑所有农商行,在所有A股上市银行中也同样是翘楚。
此外,“债牛”行情下,农商行2024年继续在债市博取收益,其中张家港行、紫金银行、瑞丰银行的投资收益涨幅均超过100%。
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差距缩小
在上市农商行中,沪农商行和渝农商行的资产总额“断层”领先。资产规模的优势也在这二者业绩上体现了出来。
2024年,渝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约283亿元,沪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约266亿元。而其他农商行的营收都在150亿元以下水平。净利润方面,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分别为126亿元、118亿元,同样远超其他农商行。
实际上,无论是在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上,沪农商行和渝农商行的表现都极为接近。近年来的财报表明,渝农商行在营业收入上领先于沪农商行,但后者紧追不舍;与此同时,沪农商行的营业支出明显低于渝农商行,这使其净利润反超渝农商行。2024年,二者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营业收入差距在15亿元附近,净利润差距收窄至10亿元以内。
拆开看营收构成,沪农商行的非利息收入占营收比重为24.5%,而渝农商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为20.4%。从净息差来看,渝农商行的净息差为1.61%,高于沪农商行的1.5%。
常熟银行在净息差、ROE上遥遥领先
2024年,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净息差压力。而在一众上市农商行之中,常熟银行的净息差显得格外耀眼——2.71%。要知道,从已公布2024年财报的农商行来看,净息差普遍不及2.0%。2.71%的净息差,即使放在所有A股上市银行中,也是遥遥领先的存在。
常熟银行的净息差为何领先?从贷款结构来看,该行个人贷款及垫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为56%,远高于其他农商行。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约934亿元,占个人贷款的比重近七成。常熟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贷款业务方面,该行持续推进做小做散战略,重点聚焦小本生意客群,加大经营性信保贷款投放力度,进一步优化零售资产结构。
记者观察到,2024年,常熟银行的个人贷款年平均利率达到了6.8%。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该行个人贷款年平均利率在已公布财报的A股上市农商行中位居首位,同时在所有已披露年报的A股上市银行中也占据榜首。而该行利息收入占营收的比重在A股农商行中居首。
同时,常熟银行ROE(净资产收益率)也表现出色。2024年,常熟银行的ROE达到了14%,远超其他农商行,甚至与一些大型国有银行相比也毫不逊色。而在风险管理上,常熟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多家上市农商行投资收益飙升
由于息差压力,2024年不少银行在利息收入上受挫,转而在投资收益中寻找出路。在“债牛”行情下,上市农商行在债券市场博取收益,投资收益明显增加。其中张家港行、紫金银行、瑞丰银行、渝农商行的投资收益涨幅居前,分别为176.8%、108.1%、100.5%、93.6%。
以张家港行为例,其在年报中解释,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系债券交易账户规模大幅增加所致。
2024年紫金银行取得投资收益约5.4亿元,该行虽然没有直接解释其投资收益大涨的原因,但从具体的财报科目来看,其中“债权投资处置收益”的本期金额3亿元,占比约55%;而上一年该项的金额和占比分别为0.3亿元、12%。
再以渝农商行为例,其在2024年年报中称,投资收益的增加主要是集团加强市场研判,优化交易策略,丰富投资品种,把握交易机会,增厚金融资产整体收益。从投资收益项下的具体科目来看,2024年,渝农商行“处置金融工具取得的投资收益”中的“债权投资”金额为12.68亿元,占比约30%;上一年该项的金额和占比分别为0.45亿元、2%。
中新网4月27日电商务部等6部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这次出台《通知》的一个重要考虑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主动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切实解决地方、企业和入境旅客反映的堵点卡点问题,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政策上主要有三大亮点:
一是扩商店,让境外旅客有更多好店逛。我国离境退税市场总体仍处于培育期,退税商店数量偏少,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些境外旅客较为集中的热门城市退税商店还不够多,影响境外旅客享受退税优惠。对此,《通知》提出,优化退税商店布局,鼓励各地在大型商圈、步行街、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博场所、机场、客运港口、酒店等境外旅客聚集地增设退税商店,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打造一批离境退税特色街区,提升退税商店可及性。放宽退税商店备案条件,允许纳税信用级别为M级以上的企业、设立不到1年的新开商店等申请成为退税商店;退税商店备案部门由省级税务部门改为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以内。
二是增商品,让境外旅客有更多好物买。目前境外旅客退税购物以国际品牌为主,国货品牌较少,购物选择还不够丰富。对此,《通知》提出,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一方面降低退税购物门槛,另外一方面也让更多客单价较低的特产店、纪念品店、礼品店等加入退税商店,促进国货销售。提升退税商品的供给水平,指导退税商店根据境外旅客需求,不断丰富和优化商品供给,增加老字号产品、非遗产品、名优特产、“智能、健康、时尚”消费名品和国货潮品等中国特色优质产品的供应,支持各地培育打造“城市礼物”、“必购必带”高品质特色产品。
三是优服务,让境外旅客办退税更方便。从开单、退税、支付、宣传等全流程入手,着力提高退税便利度。优化退税办理流程,完善离境退税管理系统,提高商店开单效率,缩短旅客等待时间;将“即买即退”服务措施推广至全国,让旅客在购物现场就可以领取退税款;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对退税物品进行封装打码,为海关免拆封验核提供便利。优化代理机构服务,支持代理机构与离境口岸隔离区内的货币兑换点、境外旅客服务中心等合作办理退税业务,支持其开展跨区域运营、跨机构合作,加强与退税商店的协作等。优化退税支付服务,将现金退税限额由1万元大幅上调至2万元,鼓励相关机构通过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方式提供退税服务,更好满足境外旅客多样化支付服务需求。优化退税信息服务,加强退税政策宣传推广,优化退税操作指引,建设全国离境退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争创“高效办成一件事”,强化入境航班、机场、重点媒体、社交平台、重点旅行社和平台企业等渠道宣传推介,让境外旅客获取退税信息更加便利。
新闻结尾 仙踪林XZL幼儿短视频:现代人如何看待性与情感的结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