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943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8565829548,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本文共约 3418 字,阅读完成需 6.5 分钟。
机器视觉发展至今,在经历过资本蜂拥而至的高光时刻后,逐渐回归行业的理性,整体呈现出两大方面:
一方面,机器视觉的应用机会层出不穷,涵盖了工业制造、医疗、安防、物流、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在融资环境遇冷与行业内卷加剧的双重夹击下,一个残酷的真相正在被揭露:行业的裸游者往往不是专注者,而是那些追逐估值游戏的投机者。
“机器视觉行业发展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新应用、新产品、新场景层出不穷。”埃科光电市场总监王弘毅在接受高工机器人调研时感慨:“快速发展的同时,另外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是内卷加剧,行业整体的发展逻辑已经从进口国产替代向国产竞争转变。”
而成立于2011年的埃科光电,已用十余年时间证明,在硬科技战场,企业真正的竞争壁垒是以技术利刃在产业基岩上雕琢出的深度与刻度。
以“创新”为帆
以“扎实”为锚、以“稳健”为舵
作为高端制造装备核心部件产品提供商,埃科光电专注于工业机器视觉成像部件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我国机器视觉领域自主研发创新的国产品牌的先锋企业。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埃科光电登陆科创板,成为了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工业相机企业。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埃科光电,在王弘毅看来,非“创新”、“扎实”、“稳健”莫属。
创新,是埃科光电的立身之本。
埃科光电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早在2012年,埃科光电就推出了国内首款8K线扫相机。此后,埃科光电继续深耕机器视觉核心成像部件领域,凭借不懈的技术探索与产品迭代,相继推出了16K线扫系列、高阶TDI系列、高分辨率面阵系列、图像采集卡、分时频闪相机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机器视觉行业核心成像器件的技术不足,满足市场对高精度、高性能成像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步入2023年,埃科光电进一步拓宽战略视野,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前沿的智能光学单元赛道。其推出的智能对焦系统IFS,一经面世即好评如潮。目前,该产品已批量应用于晶圆检测、屏幕裂纹检测、屏幕pattern检测等多个关键领域,有力推动了核心光学部件的国产化进程。
扎实,体现在埃科光电长年累月的技术深耕中。
埃科光电的主要产品包括作为工业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工业相机及图像采集卡两大品类,涵盖200余个产品型号。这种产品力的背后,是埃科光电常年高研发投入铸就的技术纵深。埃科光电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2.51%。
经过持续地研发投入,埃科光电在机器视觉关键领域获得多项核心技术突破,掌握了“光、机、电、算、软”等底层技术,具备了开发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综合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例如,针对新型显示行业,埃科光电的制冷大幅面扫描相机成功导入OLED面板头部终端Demura设备,高阶TDI线扫相机及智能对焦系统产品在玻璃基板AOI检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批量应用。
针对锂电行业,埃科光电推出了毛刺检测单元、2.5D光度立体相机等创新产品,有效解决了极片毛刺、焊道焊渣、铝壳外观、膜下异物等检测难题。
针对光伏行业,面对硅片、电池片隐裂和PL检测应用场景,埃科光电量产了短波红外线扫描相机,可以清晰有效地对硅片的隐裂、黑斑、同心圆、划伤等缺陷进行成像。
稳健则是埃科光电技术势能的长期释放。
埃科光电用14年时间构建的"光-电-机-算-软"技术飞轮,正在产生复利效应,其产品已被批量应用于电子制造、新型显示、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获得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宁德时代、欣旺达、景旺电子、深南电路等行业龙头终端用户高度认可。
据王弘毅介绍,2024年,埃科光电在重点布局领域均实现了突破,且站稳脚跟,让更多的客户接触并了解到埃科光电的产品实力。
埃科光电用扎实的技术功底与稳健的战略选择,证明了"慢即是快"这一底层逻辑的正确性。
在2024年下游应用端需求收紧的情况下,大部分机器视觉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但埃科光电却实现了逆势增长,据其2024年财报预告透露,2024年,埃科光电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5.38%。
SG系列
超高精度、极速响应、超大视野
而今,埃科光电仍在深刻诠释着“创新”、“扎实”与“稳健”的含金量。
在王弘毅看来,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企业需要加强在某些领域的深耕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赛道。一方面是在通用领域,企业要强化内功,提升运营水平,提升品牌的口碑。另一方面,企业要选择合适的细分领域进行深耕,在这些领域中构筑护城河。
王弘毅进一步强调:“企业需要更聚焦,不能贪大求全,资源需要配置在确定性更强,需求量更大的领域。”
例如,半导体的缺陷检测,对视觉成像系统的精度要求通常在亚微米级别,对设备生产节拍要求高。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机器视觉在半导体行业应用占比仅为10.74%。意味着半导体还是蓝海一片。
而在消费电子领域,自2024年以来,得益于终端需求回暖,换机周期来临,MR设备、钛合金、折叠屏等新技术/新产品放量等多重因素的推动,3C电子行业一改此前颓靡态势,展现出积极的复苏信号。行业复苏与技术革新的双轮驱动正加速释放机器视觉应用的增长潜能。
基于对行业需求的深刻洞察与技术储备的厚积薄发,近期埃科光电推出自研的3D线光谱共焦传感器SG系列,可精准匹配半导体、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多样化需求。
据王弘毅介绍,国际品牌因战略侧重或市场考量对国内部分客户的需求未予积极响应与解决,而国内其他品牌受限于技术积累、研发能力等因素,面对这一难题也纷纷望而却步。基于此,埃科光电推出了3D线光谱共焦传感器SG系列,在满足了客户检测精度要求的同时也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技术上,SG系列采用了光谱共聚焦技术,相较于常见的结构光、线激光等技术,光谱共聚焦技术对于深孔、缝隙、弯曲、透明等多种形貌或材质的表面测量有着高度的适应性,全量程都可保持高精度及高横向分辨率。
基于光谱共聚焦技术,埃科线光谱共焦传感器SG系列共推出SG4025、SG1007、SG1110等3款产品,提供高达40KHz扫描速度,最大测量视野10.2mm,X方向分辨率可达1.9um,Z方向重复精度可达50nm。
王弘毅介绍,在半导体前端制程及封装检测领域,客户对高精度、高速度检测有着旺盛的需求,埃科光电SG1007产品凭借亚微米级重复精度(±50nm)和高速检测性能(8.9-40kHz),为晶圆制造、封装检测等关键环节提供高精度检测解决方案。
晶圆缺陷检测总体来看,SG系列优势在于:
超高精度,亚微米级解析:SG系列提供超高分辨率,轮廓线点数最高4096个;点间隔小,X方向分辨率可达到1.9µm,Z方向重复精度可达50nm,能够精确捕捉微小细节,为深凹槽、凸点等亚微米级精度的复杂表面检测场景提供稳定可靠的检测数据。
极速响应,实现产能跃升:SG系列产品的最高扫描速率达到40kHz,满足高速在线检测节拍,即使在最大测量范围内,SG1007的扫描速率仍可达到8.9kHz,确保在高速生产线上不遗漏任何细节。
超大视野,强材质适应性:埃科线光谱共焦传感器提供出色的兼容角度(最大镜面兼容角度±50°),能够应对多种复杂表面检测,包括镜面、曲面、透明材料等。其中,SG4025提供10.2mm的超大测量视野,2.5mm的Z轴测量范围,能够减少扫描次数,覆盖较大的高度变化,提升检测效率。
王弘毅透露,SG系列推出后,已有几十家客户在排队借测中。
可以发现,埃科光电的每一步都踩在产业需求的节拍上,其在产品方面的布局始终与行业需求升级同频共振。正如此次推出的SG系列,不仅是埃科光电作为技术"深潜者"的最佳证明,亦是其在外资垄断的高精度检测领域的精准落子——以“技术优势+需求洞察”开辟出一条属于中国企业的战略级突围路径。
在“变”与“不变”中
踏浪前行
“变”的是行业与技术边界,“不变”的是深耕高端领域、国产替代的初心。
2025年,机器视觉行业或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度重构,"技术同质化、价格内卷化"的恶性循环将会把部分玩家逼至生死边缘。
王弘毅判断,今年新能源和3C电子行业有一定的需求增加,但行业的恶性竞争还在加剧,预计各家的产品价格还将持续走低。
在这场“洗牌风暴”中,埃科光电“不变”的是继续坚持以"深潜者"姿态凿穿技术“岩层”,将行业洗牌期转化为技术跃迁的窗口期,持续巩固护城河,在多变的行业中,探寻新机。
长远来看,随着下游行业恢复增长、制造业自动化及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机器视觉技术升级,产品应用领域拓展,我国机器视觉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增长。GGII数据显示,预计至2028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超395亿元,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为17.5%。
王弘毅表示,未来三至五年,埃科光电将基于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拓展通用场景,挖掘细分场景,在高端应用领域实现国产替代。
关注机器人的一切,欢迎来交流
作者(微信号):lyanlyanlying
洗澡三十分钟被公强玩:江湖风云再起,英雄豪杰齐聚一堂!的相关文章 50 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又来了,为何要发超长期?降准降息何时落地?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