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754
4月18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火爆依旧。
作为观察中国外贸的“风向标”,证券时报记者发现,本届广交会不仅展现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更揭示了外贸质量与结构升级的深层逻辑——从技术突破到AI赋能,从战略定力到全球协作,中国外贸正以“质”与“智”实现双提升,产业升级也为中国外贸应对多重挑战带来了更多“底气”。
产品实力赶超海外竞品
过去数年,中国制造通过核心技术攻坚,逐步撕掉“低端代工”标签,在高端领域与国际巨头展开正面竞争。在本届广交会展馆内,这种技术跃升清晰可见:消费电子产品领域,越来越智能化的产品琳琅满目;新能源展区中,中国光伏组件、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被不断围观;机器人领域,各类功能性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更是百花齐放。
作为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唯一参展的医疗手术机器人企业,在广交会现场,元化智能科技通过三维动态模型与模拟操作演示,详细介绍了公司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这是我们完完全全国产自研的医疗手术机器人。截至目前,已在全国完成4000余例手术,覆盖高原及偏远地区,证明其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微创优势。这个手术机器人最大的亮点是它的精准性以及标准化,病人可以在减少创伤、痛苦情况下,快速愈合。和海外同类产品相比,我们的精准度达到误差仅有0.5毫米,而海外产品误差是1—1.5毫米。”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孟李艾俐说。
孟李艾俐还表示,公司正全力加速推进锟铻机器人的海外认证工作,同时,已与多家海外医疗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将通过“技术出海”与“本地化服务”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让中国的创新成果跨越国界,惠及全球患者。这不仅能为海外患者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骨科手术治疗方案,降低手术风险与痛苦,缩短康复周期;还能助力海外医疗机构提升骨科医疗技术水平,推动当地医疗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值得欣喜的是,广交会上有无数个“元化智能”正在“冒”出来,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外贸的鲜明底色,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持续转型升级,中国产品的创新力已经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小到咖啡机、扫地机、布料纤维,大到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全方位尽显“科技范”。
AI赋能硬件产品再腾飞
近年来,智能化的产品不仅是外贸增长的新亮点,也是中国外贸企业努力转型的新动能。尤其是在AI赋能下,硬件产品也迎来了再一次腾飞。广交会积极顺应这一潮流,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和产品参展。据统计,本届广交会智能化相关展区、专区参展企业数量超1100家,现场展示智能产品32万件。
在视源股份展区,视源股份党委书记、首席战略资源官段宇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本次公司带来了智慧生活、智慧会议、智慧教育、智慧健身、智慧办公、智慧零售等六大场景解决方案。“我们把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我们每一个场景和解决方案当中,人工智能+终端才能变为智能终端,而人工智能技术和终端的结合更加促进了终端的智能化,助力智能终端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
在教育技术出海方面,段宇介绍,伴随全球教育信息化需求日趋旺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视源股份积极向外推广教育数字化、人工智能教育的中国方案。其教育交互平板已进入东南亚市场,并在印尼、泰国等国落地国家级示范项目,在当地学校的覆盖率显著提升,有效助力当地的教育数字化升级。
“广交会是展示中国创新力量的窗口。”段宇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赋能,让全球用户享受到更智能、更便捷的办公和生活体验,同时我们期望作为中国智造的代表,站上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格力电器海外推广大使杨铭婷介绍,格力本次众多搭载行业领先压缩机技术、“风不吹人”技术、AI动态节能科技的创新产品广受采购商青睐,未来将持续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引领行业。
利用产业升级应对多重挑战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外贸行业当前面临着关税战等不利影响,但同时机遇也不少,如中国外贸产业持续升级,海外市场高端需求也不断扩大,中国外贸的附加值不断提升,质量和结构都有了稳步提升。
“当前外贸情况是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向高端化发展的现象,从经营结果上来看,我们不少单价1000美元以上的产品品类,同比有80%—90%的增长。”海信国际营销副总裁刘斌在广交会上说。
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鄂志寰也表示,在近年来的对外贸易布局中,中国一方面推进多元化布局,以此提升增量空间;同时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外贸结构提升的重要手段,进而引领全球价值链的攀升。“我们的产业在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不断提升,创新发展对于外贸的提质增效更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会增加应对外部压力的底气,这是中国外贸踏踏实实做出来的。”
此外,杨铭婷也表示:“不管外部形势怎么变,作为一个有定力和中国制造的代表性企业,我们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去做自己的技术,做自己的研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4月18日,约1万页与1968年前司法部长、联邦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遇刺案相关的记录被公开。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档案的公开将“让姗姗来迟的真相重见天日”,美国民众将有机会审查联邦政府的调查。
据悉,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在其网站上发布了约229份相关档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特朗普下令解密美国三大谜案
今年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行政令,指示官员制定计划,解密美国历史上的三大谜案——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前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以及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
这三大谜案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分别是:
其一,1963年11月,美国时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乘车经过达拉斯埃尔姆大街时遭枪击身亡。
官方调查称,凶手只有退役海军陆战队士兵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一人,但很多美国人认为这只是个“烟幕弹”,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黑手党等有关的阴谋论甚多。
此外,在约翰·肯尼迪遇刺两天后,奥斯瓦尔德被警方押解途中,当地夜总会老板杰克·鲁比开枪将他打死。警方称鲁比的开枪动机是对肯尼迪之死过度悲伤。几年后,鲁比因癌症死于狱中。
其二,1968年6月,约翰·肯尼迪的兄弟罗伯特·肯尼迪在加州竞选总统时遇刺。官方调查称,凶手是巴勒斯坦裔难民西尔汉,他被判一级谋杀罪,仍在狱中服刑。
但是,针对父亲和伯父遇害,小罗伯特·肯尼迪曾将幕后黑手指向CIA。
其三,就在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两个月前,美国著名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遇刺。官方调查称,凶手是白人民族主义者詹姆斯·厄尔·雷。
特朗普3月17日宣布,美国政府于3月18日公开大约80000页与约翰·肯尼迪有关的文件。特朗普还称,这些被公布的文件“不会被编辑”,也就是不会有删改涂黑等情况出现。
美国国家档案馆已于3月18日公布了与前总统肯尼迪遇刺案相关的8万页未删节文件
此前,就在马斯克对美国政府大刀阔斧裁员的同时,在特朗普的命令下,另一支旨在“彻查真相”的队伍也成立了。相比马斯克“政府效率部”查美国黑账,这支“揭秘工作组”查的美国黑料,听起来更离奇更劲爆。
美国众议员安娜·保利娜·卢纳:在白宫、情报盟友、国防部和司法部的协助下,我们将对以下事件进行调查:肯尼迪、他弟弟和马丁·路德·金三人被刺杀的真相,不明空中现象、不明水下物体,以及爱泼斯坦“萝莉岛”的客户名单。
美国众议员安娜·保利娜·卢纳:根据我目前所看到的情况,美国国会当初在肯尼迪遇刺案所持的观点是错的。我认为有两名枪手。当时FBI报告,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初步尸检中发现异常情况。但所有这些证据都被清洗了。
前总统肯尼迪遇刺案解密文件有新料
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网站3月18日公布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文件。
据美联社报道,新解密文件包含一份中情局备忘录,记录了1991年11月一名中情局官员通过一名美国教授结识一名苏联克格勃官员。这名克格勃官员称自己看过关于奥斯瓦尔德的“五大卷厚文件”,“确定奥斯瓦尔德从来都不是受克格勃控制的特工”。
按照备忘录的说法,这名克格勃官员认为“没人能控制奥斯瓦尔德”,但同时承认克格勃曾持续密切关注奥斯瓦尔德在苏联的行动。文件还显示,奥斯瓦尔德在苏联期间的打靶记录显示他枪法不佳。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认为,新解密文件可能有助于填补一些历史空白。但他同时强调,可能不会有“戏剧性的新发现,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这一事件的认知”。
著有《刺杀约翰·F·肯尼迪》等书的历史学家爱丽丝·L·乔治说,美国民众对肯尼迪遇刺事件的好奇和对美国政府透明度的质疑,让人觉得新公开文件中“一定隐藏着重要证据”,但她本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华伦委员会的报告做得很好,但它是在许多关键人物还活着的时候完成的,”她说,“当大多数相关人员都已经死亡时,想找寻真相就困难多了。”
编辑|何小桃易启江
【环球网报道记者张倩】美国《纽约时报》《野兽日报》等媒体18日援引多名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已撤换由政府效率部牵头人马斯克推荐的美国国税局代理局长加里·沙普利。《野兽日报》称,沙普利任职时长只有72小时,甚至还来不及开始工作就被迫离职。
《纽约时报》称,对沙普利的任命引发了财政部长贝森特与马斯克之间的权力斗争。知情人士透露,贝森特本周曾向特朗普抱怨,称马斯克绕过他,通过白宫渠道,使沙普利成为国税局代理局长,不仅没有征求贝森特的意见,也没有得到他的同意,而国税局本应向作为财政部长的贝森特汇报工作。最终,贝森特成功说服特朗普撤回这一任命决定。
报道称,美国财政部18日证实,副部长迈克尔·福尔肯德将代替沙普利,接任国税局代理局长职务。福尔肯德是国税局本周迎来的第三位代理局长。此前,受马斯克影响,国税局前代理局长梅兰妮·克劳斯选择辞职,特朗普15日任命沙普利管理国税局。
报道提到,贝森特18日下午发表声明称,“我们必须重建人们对国税局的信任。我完全相信,副部长迈克尔·福尔肯德是目前合适的人选。”他还在声明中称赞沙普利“富有热情且考虑周到”,仍然会是一位重要顾问。
《纽约时报》称,国税局发言人拒绝就领导层变动发表评论。
《纽约时报》提到,沙普利是国税局资深探员,他曾因指认司法部用拖延手妨碍调查前总统乔·拜登之子亨特·拜登的税务案件,而在保守派圈子中声名大噪。
专题:2025商界木兰年会
4月19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的2025商界木兰年会在北京举办,本届木兰年会的主题是“风华·有为”风华正当时,奋斗须有为。
在“解锁IP的力量”演讲环节,乐华娱乐集团创始人、CEO杜华表示,做个人IP是一个持续输出内容的过程,如果内容输出不稳定就会导致粉丝流失。在打造个人IP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团队作战,除了主IP以外,整个团队的策划营销能力都非常重要,IP本身和团队是否步调一致,会影响整个工作效率和IP发展方向。
现在人人都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IP,IP领域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度特别高,新的IP很难脱颖而出,不仅要与真人竞争,还要和一些虚拟IP竞争。比如泡泡玛特,他们推出的Labubu、Molly这些独立的IP形象,年收入都超过了10亿元。(中国企业家吴莹)
在管规模从4555.89亿元降至7.03亿元的四个多月后,华夏基金“ETF规模一哥”张弘弢管理规模彻底归零。
4月19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夏基金”)公告称,张弘弢因“个人原因”卸任华夏中证红利质量ETF及发起式联接基金,已按规定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变更手续,离任日期为2025年4月17日,且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后续上述两只基金将由基金经理杨斯琪接管。
至此,张弘弢旗下已无任何一只在管的公募产品。
此前2024年11月25日,张弘弢一口气卸任了7只产品,在管规模从4555.89亿元降至7.03亿元,当时的离任原因还是“工作需要”。彼时有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张弘弢担任着华夏基金总经理助理的职位,可能后续会更多地从事一些管理工作,因此在产品管理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属于正常的职务变动。不知此次因“个人原因”清仓卸任后,张弘弢是否还会继续在华夏基金任职。
公开资料显示,张弘弢于2000年4月便加入了华夏基金,至今已达25年,投资经理年限也超15年。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他在管公募基金的资产净值合计为4555.89亿元,产品数量共9只,其中包括华夏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这两只千亿元规模ETF;而彼时张弘弢在管的2只私募资管计划产品规模则合计为4085.18万元。
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华夏基金的管理规模为1.66万亿元,其中ETF规模为6780.57亿元,在公募基金排名中位居榜首。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华夏网购精选这只混合型基金外,张弘弢彼时一人在管的ETF产品规模便占据了公司ETF规模的67.03%,为华夏基金当之无愧的“ETF规模一哥”。
整体来看,澎湃新闻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年初至今公募基金行业共有113位基金经理离任,已超去年同期的86人。其中,多位知名基金经理于近期清仓卸任旗下在管所有产品,其中包括南方基金王士聪、华夏基金周克平、广发基金张东一、嘉实基金洪流、宏利基金王鹏、招商基金马龙、华商基金周海栋等。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后发现,截至目前,华商基金周海栋、广发基金张东一、嘉实基金洪流、南方基金王士聪、华夏基金周克平、宏利基金王鹏均已从公司离职。
澎湃新闻记者丁欣晴
界面新闻记者|陈靖
4月1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制定发布《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是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国九条”及“1+N”系列政策文件要求,提升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对子公司及业务条线的“垂直化”管理,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并表管理,是指证券公司对证券公司并表管理体系的公司治理、资本和财务等进行全面持续的管控,有效识别、计量、监测、评估和控制并表管理体系的总体风险状况。
早在2016年中国证监会就组织启动了券商并表监管试点相关准备工作,并在2020年初对中金公司(601995.SH)、招商证券(600999.SH)、中信证券(600030.SH)、华泰证券(601688.SH)、中信建投(601066.SH)、国泰海通(原国泰君安)(601211.SH)6家证券公司正式实施并表监管试点,推行并表管理相关要求,为积累行业并表管理和并表监管经验奠定了基础。
华泰证券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此前仅有6家试点券商实施并表监管,其他公司缺乏统一规范。《指引》的出台使全行业统一标准,推动各家券商风险管理能力向高标准看齐,促进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提升。”
从试点券商的实践角度来看,以中金公司为例,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试点以来,中金公司随着国际化战略推进,业务领域不断扩展,强化公司治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日益突出。本次适用于全行业的并表管理指引的出台,对于引导中金公司完善并表管理架构和模式,加强对子公司的定位和管控力度,不断提升经营竞争力及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前期监管试点实践证明,并表管理有助于健全券商治理体系,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子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为券商综合化经营提供坚实的风险管理保障。”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进一步解释。
同样作为试点券商之一的中信建投证券,其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公司积极参与并表管理试点实践,将并表试点作为重要抓手,探索并表管理体系下风险管理与业务协同的管理新思路,持续推进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并表试点,公司在风险全覆盖、境内外子公司管理、风险预警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并表管理体系下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实际上,2024年12月3日,中证协已在就《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指引(试行)》征求行业意见。当时即强调,《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证券公司集团风险管理能力,维护证券公司稳健运行,防范金融风险跨境跨业传染。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充分考虑到了行业中不同体量的证券公司差异性,设定不同过渡期,有利于证券行业并表管理从试点转向常规监管的平稳过渡。其中,对于已正式实施并表监管试点的证券公司,过渡期为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对于其他下设有境外附属机构的证券公司,过渡期为自发布之日起两年;而其余证券公司过渡期为自发布之日起三年。
“监管框架不再局限于单一法人视角,而将穿透式并表管理作为对券商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将资本约束、风险敞口计量延伸至合并报表层面,既能动态捕捉表内外、母子公司间的交叉性风险,也为构建宏观审慎的行业防火墙奠定基础。”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示。
此外,中金公相关负责人指出,《指引》延续了并表试点、分类监管的思路,凸显差异化监管精神。对优质证券公司的风控指标予以合理优化,差异化充实可用稳定资金,从而支持合规稳健的优质证券公司适度拓展资本空间,提升资本使用效率,不断做优做强,有助于行业内部的竞争优化,促进服务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在上述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看来,“近年来,券商综合化布局积极,境内外子公司设立数量快速增长,逐步出现综合化经营发展态势。伴随着经营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展,风险的复杂程度也随之提升。将风险管控边界从母公司层面扩展至母子公司视角,既是券商全面、及时、有效评估和管控风险的必然需要,也是促进证券行业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的必备保障。”
援引两名未具名的知情人士的话称,白宫发给哈佛大学的概述了有关该校招聘和招生要求清单的信件是未经授权发出的。
知情人士称,4月11日的信是“未经授权”的,信中要求哈佛大学取消其DEI项目,对国际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审查,以及做出其他一些全面的变革。
据报道,这封信的内容是真实的,但“政府内部对于这封信是如何被处理不当的说法不一”。
这封信由总务管理局局长乔希・格鲁恩鲍姆、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代理总法律顾问肖恩・R・凯文尼和教育部代理总法律顾问托马斯・E・惠勒签署。
哈佛大学的一位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哈佛大学在4月11日星期五收到的信,由三名联邦官员签署,使用的是官方信笺,是从一名高级联邦官员的电子邮件收件箱中发出的,并且是按承诺在4月11日发出的。”
这位发言人说:“收到美国政府此类信件的收件人——即使信中包含的全面要求超出了合理范围,令人惊讶——也不会质疑其真实性或严肃性。”
他还补充说:“我们仍不清楚政府最近的言行中,哪些是错误,政府实际想做什么、想说什么。但即使这封信是个错误,政府本周采取的行动对学生、患者、员工以及美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都产生了实际影响。”
白宫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4月11日的信引发了白宫和哈佛大学之间的公开争执。
哈佛大学在周一拒绝了白宫在4月11日信中提出的要求,这使该校近90亿美元的联邦资金面临风险。白宫迅速回击,称将冻结给该校约22亿美元的拨款。
据报道,4月11日这封信发出时,哈佛大学的律师正在与白宫就学校如何处理反犹太主义和其他问题进行对话。
吉林省企业|一双白丝小脚给我打脚枪,竟能引发如此强烈的情感的相关文章 5吨大米淘500克金米被指浪费粮食的相关文章